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有幸参加了第13期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这个培训班已经成为学校常态化的活动,足见学校对其的重视,以及对青年教师发展的关切。参加培训班半年多来,听了许多领导和专家的讲座,对于当前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动态、学校发展规划和愿景以及学科建设和自身发展等方面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其中,对于专家们关于学科和团队建设、学术研究和创新以及调整自身心理状态等方面的讲座感受颇深。
第一,关于学科和团队建设。高校承担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职能。这三种职能在不同类型的大学中所占的比例和份额也有所差异。天津师范大学作为一所教学研究型大学,应该把以上三者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同时,应该以科研为核心,通过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来提升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有专家在讲座中结合自身学科和团队建设的经验,探讨了如何提升研究水平和学科实力。这个讲座启发我做出以下思考:(1)在当前社会背景和学科发展格局下,仅靠一个人很难产生有巨大影响力的成果,必须组建结构合理的团队,通过研究团队的力量,才能产生具有影响力的成果。(2)研究团队成员研究领域的选取应该相对聚焦。只有若干人在一起聚焦于某个研究领域或主题,才能产生系统、深入,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3)研究领域应遵循差异化原则。在一个学科领域内,有无数的学者和研究团队,这样,如果我们跟风追逐热点,很可能的结果是我们的研究很难脱颖而出。因此,如果遵循差异化原则,选择一个有生长力,但目前学界关注和研究不够的领域,进行长时间的探索,将取得有独特价值的研究成果。
第二,关于学术研究和创新。学术研究和创新是当前学术界探讨较多的话题,但是推动学术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培训中,有专家探讨了这一主题,并提出了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思路和观点。现在我仍记忆犹新的是,学术创新往往产生于学科跨界,譬如借用其他学科的概念和原理,来关照和反思本学科的一些问题。事实上,在各学科的发展上,通过其他学科的概念和原理来关照本学科问题,并促进本学科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的案例比比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要么缺乏跨学科的背景,长期仅仅局限在某一个学科,要么虽然有跨学科的背景,但是没有实现这些学科背景知识的跨界流动。因此,要想通过学科跨界实现学术创新,不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背景,更需要跨界的意识和方法。同时,我认为,不同学科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我自己而言,亟需扩展多学科的知识视野,并加强与其他学科研究者的互动和交流。
第三,关于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好的心理状态是我们有效开展工作、幸福生活的一个前提。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青年教师面对着来自教学、科研以及生活诸多方面的压力。和身边的青年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大家普遍的感受是压力很大,许多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的状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在培训中,有专家给大家做了关于心理调节的讲座,许多观点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我个人认为,青年教师具有好的心态一方面需要个人对自身心理的监控和调解;另一方面,社会、学校等也亟需给青年教师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减轻青年教师不必要的工作压力,将其精力聚焦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上来。
以上是通过培训,我的心得和体会。关于培训还有两点建议。(1)建议邀请1-2位教学科研一线杰出的中青年教师与青年教师进行交流。这样有利于回应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研究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2)建议增加学访活动。可以考虑带领青年教师到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或师范大学进行学访,了解其教学和科研的动态,学习其先进的经验。
最后,感谢天津师范大学组织部和党校对青年教师发展的重视!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