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在革命和建设的斗争考验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始终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伟业,就有了根本保证。
一、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坚持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实现解放的首要条件,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条基本政治原则。毛泽东在全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再次重申了这条原则。他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的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面对党内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邓小平同志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指出“从根本上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马克思主义的党建思想说明,坚持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是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对此,江泽民曾指出:任何怀疑、削弱、否定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的观点与做法,都是根本错误和十分有害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证明:共产主义运动始终是由共产党领导的运动。“自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来,就证明了没有无产阶级的政党就不可能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自从十月革命以来,更证明了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有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漫长岁月中,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斗争才取得了胜利。新中国成立以后,也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迎接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冲破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发展,中国就会四分五裂,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识。
二、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
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为了摆脱被剥削、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拯救民族危亡,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先后进行了种种尝试和努力,包括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以及义和团运动等,但是都失败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也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人民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921年,中国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经过28年的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也为民族的全面振兴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六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载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回首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八十年。在前八十年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在后八十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从这前后两个八十年的比较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切爱国力量深刻地认识到,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我们党领导人民奋斗八十多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如同一幅逶迤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八十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的道路;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全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锻造了一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上述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总之,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的,是经过长期的斗争考验形成的。在中国,从来没有哪一个政治组织像我们党这样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组织得那么严密,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前进中善于总结经验,郑重对待自己的错误,以形成并坚持正确的理论和路线。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是中国近百年巨变的历史结论。
三、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动摇的马克思主义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既要革命,就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列宁进一步强调了这一思想,他指出:“在我国国家政权的全部政治经济工作都是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毛泽东在总结这个革命历史经验时也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夺取政权需要党的领导,搞社会主义建设同样需要党的领导。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全国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深刻认识的真理。我国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党的领导。”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地位和作用的论述,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发展的规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二者是不能分开的。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包括在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都需要党的坚强而有力的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坚持党的领导是其内在要求和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和二十多年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关键在党,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例如,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鼓励先进,合理拉开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努力使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等等。总之,这些都是党的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开创性的事业,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把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集中起来,确保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社会就要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一方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必须最广泛地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看到改革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既没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又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在这样的一场伟大变革中,就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能够协调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个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事实上,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正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路线,按照我国的国情,提出了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集中了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充分表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任何其他团体和组织不能代替的。
第三,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安定团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决条件。政局不稳,人心涣散,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历史一再证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多民族的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只能导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失败。“文化大革命”和80年代末的政治风波都反复证明了这一点。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总结的近十三年来的十条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坚持稳定压倒一切。这不仅是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世界上所有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近年来,世界上有些国家政局不稳、政治动荡,甚至出现局部战争,如亚洲的阿富汗、非洲的刚果;美洲的秘鲁等国多年动荡不安,严重影响了本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安居乐业。现在,我国社会已经形成了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但是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这就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从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正确的政策,采取妥善的措施,统筹兼顾,使各方面的合法权益都得到维护,使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都得到发挥,使各方面的力量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结束语中指出的那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惜团结,倍加维护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