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组织部从党的事业的战略高度来思考和谋划学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基层党组织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以党建为核心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坚持教育创新、载体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四个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学生党建工作局面,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为大学生积极要求进步提供了条件,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教育创新:让主流思想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教育对象规模化。坚持全员引导、大规模培训、重点培养,不断拓宽学生党建工作覆盖面。
全员引导。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对所有的新生进行入党教育,重点向他们介绍党的基本知识和入党程序,使学生一进校就接受组织的醺陶,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入党的荣誉感,积极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热情,激发大学生入党的愿望。并以此为契机,在大一年级第一学期要求班班都建立“双学”小组,指定思想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党员或青年教师党员担任组长,组织新生广泛开展“学党章、学马列”活动。现全校共成立“双学”小组250个,参加“双学”成员达9275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71%以上。其中,一年级就参加“双学”小组的人数占“双学”小组成员总数的68%。
大规模培训。对大学生中入党愿望强烈,基本素质较好的,及时启发他们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对已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积极分子,党组织及时指定专人与其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入党动机,明确提出要求,指出努力方向。经党支部讨论同意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在党支部讨论决定后一周内,指定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其培养联系人,对其进行日常的培养教育。并通过组织参加团课、系列党课的学习、安排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给他们压担子,对他们进行有计划的培养教育。现全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达7000多人,接近非党员学生人数的65%。积极要求进步,争取向党组织靠拢已成为我校大学生的主流思想。
重点培养。对经过党组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考察,基本达到入党条件的优秀分子及时确定为发展对象,进行入党前的集中培训,采取专题辅导、分组讨论、看专题片、到息烽集中营、遵义会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考试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他们更加系统和深入地掌握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培训班考核结业后,及时将他们吸收进党内来。我校每年举办发展对象培训班四期以上,仅去年就集中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1200多名,发展1236名。
二)教育主体网络化。依托“三课”,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培养教育网络体系。
1、依托业余团校,积极发挥团课的作用。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针对我校大部分入党积极分子是团员青年的特点,为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在业余团校培养对象的选拔上,坚持以团员中的入党积极分子为重点,在业余团课内容安排上,把党的基本知识和入党程序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系列团课中。校团委每年举办业余团课20余次,党的知识课占25%。每年培训团员近1000人次,入党积极分子占90%以上。
2、依托党总支,发挥系列党课的作用。根据学校党委的统一安排,各党总支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专业特点,每年开展不少于八次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系列党课,对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全校各党总支每年累计开展系列党课达200余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10000余人次。
3、依托党校,发挥主题党课的作用。坚持每年开展两期全校性学生党员主题党课,每期举办四次以上专题报告,积极引导学生党员加强对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帮助他们辨别是非,解决认识上、思想上的困惑和矛盾,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如去年,党校共开展八次专题讲座,就党的十六大报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新宪法等党的基本知识和学生关心的形势政策问题,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辅导学习,1000多名学生党员参加了学习。为了进一步发挥党校的作用,我们正积极准备在各党总支成立分党校。
(三)教育形式多样化。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不断提高培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了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育的形式上我们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在内容上,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注重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帮助学生解决认识上、思想上的盲点和疑问;在注重系统的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努力探索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个体成长需要的内容体系。积极发挥现代科技手段的作用,重视多媒体课件建设。
二、载体创新:“四个平台”不断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创造力和吸引力
(一)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学生党建工作的主阵地。随着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校园文化活动已成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第二课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学生参与面广的优势,把学生党建工作主动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去。变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过去自发性地参加活动为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参加活动,并提出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的要求,充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骨干作用、带头作用,实现了学生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
(二)特色活动使学生党建工作不断焕发生机。创建党建活动周。为了不断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丰富学生党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在全校范围的深入开展,促进各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平衡发展,从去年开始,我校举办了以“唱响主旋律,再谱新乐章”为主题的全校性的党建活动周系列活动,分别举办了党建网站设计大赛、党课课件比赛、党员教育活动方案设计比赛、党建成果展等,吸引了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党建工作的深化和发展。
开展“一个总支一个特色”活动。积极鼓励、支持、扶持各党总支根据自身优势开展各种各样的特色活动。在全校先后涌现出了一批教育意义强、学生参与面广、形式独特新颖的学生党建活动。如经管学院党总支开展的“校园五个一工程”、文学院党总支“与贵州电视台党支部共建”和在毕节大营镇开展的支教与扶贫活动、图书馆直属党支部免费面向学生播放100部爱国影视、地生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开展的“考研咨询”、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的“义务家电维修”、生技学院党总支开展的“一帮一”活动、音乐学院党总支在花溪区高坡乡开展的非农业技术培训活动等,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丰富的实践锻炼平台。
开展学生党员“假期读书月”活动。针对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而理论学习不足的实际情况,我们充分利用学生寒暑假,开展了学生党员“假期读书月”活动。要求学生党员在规定的时间学习指定书目,撰写学习心得,并在开学后长一周参加全校性的统一闭卷考试,检查学习效果,对考试不及格的采取重学、重考。以督促学生党员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弥补理论学习上的不足。从今年组织的考试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便于组织、学生参与面广、学习效率高。从考试结果看,及格率高达99%。
(三)“三进”工作使学生党建增添活力。加强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进社团、进公寓,是新形势下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学生党建“三进”的工作思路,先后在进网络、进社团、进公寓方面进行试点,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进网络:去年,我们通过开展“党建网站”比赛,建成了一批党总支党建红色网站,现在以组织部为龙头的一批党建网站已先后联网。为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进网络、广泛开展网上党建工作奠定了基础。进社团: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我校学生社团发展迅速。根据学校学生社团多,参加社团的学生人数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多的“三多”特点,组织部及时延伸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触角,根据学生社团的隶属关系,在校团委成立了学生社团工作党支部,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协助各党总支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考察、推荐工作,并把学生在社团的表现情况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的内容。进公寓:我们现在正在逐步开展学生党建进公寓的试点工作。具体思路是在学生宿舍通过建立党建活动室、党员服务岗、规范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行为等形式,加强对公寓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管理,帮助广大学生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和实际问题,增强他们为广大同学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党建工作在学生公寓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染力。
(四)社区服务成为学生党建工作的新亮点。近年来,我们鼓励、支持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学生党建与社区共建活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批有影响的活动正在逐步形成。如法学院与黔东办事处、扶风小区等开展的学生挂职锻炼活动,让学生担任居委会主任助理,协助对方出墙刊、办板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宣讲法律、计划生育、环保和科学文化知识,帮助社区搞好环境卫生、社区治安等,并将其在挂职锻炼期间的表现情况作为确定发展对象的考察内容。法学院与理学院长期坚持与普陀社区开展的“教育帮扶进社区”活动,开展了为贫困家庭的子女义务上家教、进行青年志愿者服务、扶贫济困工作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的反响。
三、组织创新:贴进学生,使党支部的战斗力不断增强
一)贴近学生,把高年级党支部建在班上。为了使党支部工作贴进实际、贴进学生,增强党支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党支部的影响力和战斗力。1997年,党委就提出了把高年级学生党支部建设在班上的学生党建工作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实现了这一工作目标。现全校共有班级党支部31个。占学生党支部总数的43%。改变了过去高年级跨班级、跨年级共建党支部给工作带来的诸多不便的状况,缓解了学生党支部因党员人数太多、不便于集中、工作效率低、开展活动困难等矛盾。使党支部活动更加灵活、方便,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党支部参与班级工作、参与班风、学风建设的实效性,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二)重素质,抓好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一是积极探索学生党建工作主要由学生来做的新思路。选拔一些政治素质好、有一定工作能力、热爱党的工作的研究生、成教生和本科生党员担任党小组长、支部书记、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等工作。二是充分发挥政治辅导员、团总支书记联系学生、了解学生、专职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积极鼓励他们担任学生支部书记。现有团总支书记和专兼职政治辅导员中,90%以上都担任了学生党支部书记,成为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力量。三是积极动员、鼓励教师党员担任支部书记。特别是研究生党支部,除选拔一些优秀的研究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外,积极推行导师制,由部分党员导师来担任支部书记。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教育科学学院一位已年过60的党员研究生导师,热爱党的工作,积极主动地承担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并且工作认真负责,严谨务实,受到广大师生的尊重(三)建基地,党员活动室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党员活动室是党员和广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园地。现我校有14个党总支专门建立学生党员活动室,并分别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工作制度、资料借阅制度、值日制度等配套的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资料上柜、活动不断、管理到位。同时各党总支还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科普教育、党员接待日、党务知识咨询、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了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四、制度创新:长效机制促进学生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制度是根本,制度是保障。多年来,党委不断探索学生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共贵州师范大学发展党员须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学生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完善培养教育制度。我校制定了《中共贵州师范大学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工作细则》、《中共贵州师范大学培养联系人工作细则》等相关制度,并形成了以党校、党总支、党支部、团校、“双学”小组为依托的教育培训机制,形成了以组织培养、培养联系人培养和实践锻炼为主的多渠道教育培养机制,形成了以党组织为主体,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培养教育机制,为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质量,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二)严格考察、审查制度。在加强引导和教育的同时,加强了对发展党员工作的考察和审查。一是坚持全面考察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要求在充分听取党总支负责人、团总支书记、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所在班级的党内外学生、所在公寓(社团)或相关群众组织的有关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其在入党动机、政治思想、学习、工作及遵守纪律等方面的表现情况,把真正的优秀分子吸收进党内来。二是坚持“双推”制度。凡是要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必须经过各方面代表参加的学生群众推荐,是团员的必须经过团组织推荐。在推荐过程中,坚持做到“群众推荐有记录、组织推荐有意见”,形成综合推荐材料,确保“双推”工作的质量。三是坚持“三公示”制度。制定了《中共贵州师范大学发展党员公示制实施办法》。坚持对入党申请人在拟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前要进行公示;坚持对拟确定为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在推荐参加集中培训之前要公示;坚持对预备党员在党支部召开党支部大会讨论其转正前要公示。通过公示,把公示对象的表现情况、工作程序等有效地置于广大教职工生的监督之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发展党员的公信度,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四是坚持党支部“四不”讨论制度。制定了《中共贵州师范大学党支部讨论吸收预备党员程序》,坚持做到党支部大会准备不充分不讨论、党支部实到会党员数不足2/3不讨论、意见不统一不表决、在讨论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需进一步调查核实的不表决。五是坚持党委“五不”审批制度。党委在审批党员过程中,坚持程序不符不审批、材料不齐不审批,群众不公认不审批、政审结论不清楚不审批、未经集中培训不审批。
(三)是规范管理制度。我们制定了《中共贵州师范大学党支部工作细则》、《中共贵州师范大学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细则(试行)》、《中共贵州师范大学滞留毕业生党支部工作细则》等制度,加强了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加强对缓分毕业生党员的管理,保证他们正常过组织生活,我们在招生就业指导处专门成立了滞留毕业生工作党支部,明确了缓分毕业生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形式和要求,规定了工作党支部的职责,保证了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作者:中共贵州师范大学委员会
|